编者按:当“教育+产业”的双生态碰撞出火花,当校园与职场的边界被创新打破,产教融合便有了更生动的注脚。2025年4月,吉利汽车集团财务系统人才培养“星启项目”在三亚学院正式启动,这不仅是企业人才储备战略的关键布局,更是高校深化产教融合、践行“三个校园”理念的具体实践。
项目以“理论筑基—实战淬炼—战略提升”的三维体系为支撑,让学生在吉利全球产业网络中经历轮岗实践、项目攻坚,在真实场景中锤炼国际视野、数字思维与战略管理能力。这种“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模式,既为企业输送了“懂战略、精业务、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也让学生在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中,真切体会到教育扎根产业土壤的力量。
本周乐活三院微财时刻推出《星启日记》系列文章,通过记录财经学院学子的实习点滴,展现他们从课堂走向产业一线的成长轨迹。跟随《星启日记》,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群年轻人的职场初体验,感受产教融合如何为青春赋能,看他们如何在吉利的全球化舞台上,以星启为序,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篇章。
刘紫瑶:跨国财务实战中读懂“三个校园”
在吉利国际大项目组财务部,财管2201班刘紫瑶收获了超越课堂的成长。面对东南亚子公司的多币种结账、宝腾发票开具等实战任务,她真切感受到“三个校园”理念的力量。
“跨区校园”让校园里的数字化实训平台与企业跨国财务系统实现了无缝衔接,使她对多币种处理等操作不再陌生;“跨界校园”打破了学科与产业的壁垒,让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企业ESG报告中的环境成本核算形成呼应,帮助她快速理解相关业务;“并行校园”则让校园培养的沟通能力在企业协作中得到即时应用,使她能自信地与各国同事协作。参与编制的管理报表数据被用于管理层决策时,她深刻体会到“真题真做”的价值:“当学习目标从‘应付考试’变成‘解决问题’,主动探索的热情是前所未有的。”
彭柳:SAP系统操作中践行“真题真做”
财管2202班彭柳在浙江吉利汽车备件有限公司的实习,是一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初入岗位,SAP系统的学习让她搭建起连接课堂与职场的桥梁——“校园理论是根基,企业实践是让根基‘发芽’的土壤”。
整理预确认收入数据、清理公司内部往来底稿、梳理开票流程,这些企业真实业务成为她的“真题”。每一笔数据核对、每一条规则熟悉,都让她触摸到企业内控的真实逻辑,“不再是课本上的条条框框,而是能感受到其对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带教老师的指导更让她体会到产教融合的纽带作用:“他们把企业经验转化为实操指导,帮我们找到校园理论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点。”
杨金明:在协作中触摸产教融合的温度
“个人的成长永远离不开身边人的支持”,这是财管2201班杨金明在吉利汽车控股(杭州)有限公司财务BP岗实习最深的体会。初入岗位时,从协助整理校企合作资料到参与项目落地沟通,每一项任务都让他对“集体”与“沟通”有了新认知——团队前辈的耐心指导、同事间的默契协作,不仅帮他快速融入角色,更让他明白“沟通不是简单说话,而是精准捕捉需求、找到共赢点的智慧”。
这段经历让他对“产教融合”有了从“听说”到“理解”的蜕变。亲眼见证企业工程师走进课堂分享一线案例、学生带着知识参与真实项目开发,他终于懂得,产教融合不是口号,而是让教育扎根产业土壤的桥梁,“它让学生摸到产业的‘脉搏’,知道知识能用来做什么,未来要面对什么挑战”。
黄睿:报表与规划工作中感悟实践价值
会计2202班黄睿通过“星启项目”进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财务管理部,在财务报表与规划岗位上,深刻体会到“纸上学来终觉浅”。
入职前的一周培训,让她了解了吉利的发展史与文化;校企联合课题研究中,从迷茫无措到顺利汇报,她感受到“真题真做”的挑战与成长。面对繁多的报表和庞大的数据,她在带教指导下逐渐适应节奏,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更掌握了实用数据处理技巧。而因业务变动搬到极氪大厦办公的经历,让她对公司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些经历让我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从三亚学院的椰林树影到吉利汽车的办公职场,星启学子的实习轨迹,恰是产教融合战略落地的生动写照。当产教融合的种子在更多学子心中发芽,当教育与产业的共振奏响更洪亮的乐章,这些在吉利收获的成长坐标,终将串联成新时代应用型人才的成长星河,照亮从校园到社会的广阔征途。而《星启日记》里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产教携手、共育未来的新篇章。
图文:星启项目
编辑: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