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亚学院财经学院刘光强教授主持申报的《“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成功获批2025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一般课题立项。该研究立足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与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致力于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理论瓶颈与实践路径难题。
课题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创新性构建“技术-制度-生态”三维协同演化理论框架。研究首次提出三大核心观点:其一,揭示自贸港政策环境下新质生产力的非线性赋能机制,阐明数字技术渗透率突破临界阈值后,制度创新可触发生产要素的指数级重组;其二,创立“制度弹性-技术敏捷性-组织韧性”动态适配模型,为跨境数据流动治理提供全新解决方案;其三,发现数据要素价值创造的“阈值突破-杠杆撬动-生态溢出”三阶段跃迁规律,量化分析海南航天超算中心等案例中5-7倍的价值乘数效应。该理论体系突破传统生产力线性增长范式,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新质生产力的研究理论。在实践层面,课题将开发“数字内部控制工具包”与“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评估系统”,助力企业优化绿色供应链管理及数据资产运营;设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图”,推动文昌冯家湾产业园等成功模式复制推广;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与数据跨境规则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成果有望显著提升自贸港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并为全国制度型开放贡献海南智慧。
刘光强教授在数字新质生产力研究领域积淀深厚,近五年已主持相关省级项目7项,出版专著《股市波动率预测研究》《基于“区块链+”的管理会计数字技能》2部。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5%(仅用了5年时间)。主要研究企业管理会计、智能财务和数字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已在《Resources Policy》《Finance Research Letters》《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等SSCI期刊及中文核心期刊《会计之友》《财会月刊》《财会通讯》《财务与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商业会计》等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5篇中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7篇SSCI二区以上论文),担任《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JCR1区,中科院经济学 1区)《Finance Research Letters》(JCR1区,中科院经济学 2区)《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JCR1区 ,中科院经济学 2区)《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JCR2区,中科院经济学 3区)等 SSCI 期刊和《会计之友》等多家中文核心期刊匿名审稿人。
图文:刘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