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2024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财经学院在各毕业班开展“2024届毕业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活动”,以更好地了解我院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求职意向,对毕业生的选择做出深入的分析报告,阐明情况,指出问题,帮助广大毕业生科学就业。
一、就业心态
就业心态对于毕业生就业成功非常重要,需要充分准备和明确目标。
根据调查结果,有23.74%的毕业生表示他们有信心找到满意的工作,并积极准备;31.4%的毕业生表示他们的目标尚未明确;10.28%的毕业生表示他们正在考研或出国留学;15.7%的毕业生表示他们有其他就业计划。因此,毕业生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就业心态,并制定相应的就业计划。
二、就业准备
对每个毕业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充分的就业准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占有优势。
根据数据表格显示,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有初步的规划但未参与实习的人数最多,占比48.41%。其次是有明确规划并在相关领域实习的人数,占比21.5%。有知道规划重要性但一直没重视、较为迷茫的人数占比为26.54%。认为规划没有必要、未曾规划的人数最少,仅占3.55%。 综合来看,虽然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初步规划,但仍有一部分人对规划重要性不够重视或存在迷茫情况。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和教育,帮助更多人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只有了解用人单位需求,才能更好的就业。大部分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对专业理论知识、动手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个人品质等都是比较看重的,其中更加看中的是人际沟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就业地区选择
在择业时,大家比较注重工作单位的地理位置,单位性质,社会地位,薪资福利,工作强度和工作稳定性。并且特别注重自己在单位的未来发展空间。据数据显示,共有535人参与了选择,其中回生源地的选择人数最多,达到了246人,占比45.98%;其次是省会及经济发达城市,选择人数为176人,占比32.9%;海南本地(非海南生源)的选择人数为113人,占比21.12%。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对于该调查样本来说,回生源地是就业地区的首要选择。
四、就业招聘信息获取
渠道分布:通过朋友或亲戚得到的招聘信息:59.63%,通过媒体看到的招聘信息:49.72%,参加政府或其他组织的招聘活动:50.65% ,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活动或发布的招聘信息:59.07%,通过求职网站:60.19%,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24.11%,订单式培养:6.73%,其他:15.33%。
五、就业单位性质
在毕业时选择就业单位方面,最希望选择的是国有企业,占比为41.12%;其次是政府部门,占比为28.04%;民营企业、外资或合资企业、自主创业和其他选项的占比分别为10.47%、7.1%、5.05%和8.22%。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是毕业生们最希望选择的就业单位类型。
六、就业行业选择因素
1. 有发展前途的行业:有发展前途的行业选项出现次数为384次,占总有效次数的71.78%,说明选择这个选项的人数最多。 2. 从事的工作有面子:多选题的比例是选项出现次数占总有效次数的比,从事的工作有面子的选项出现次数为75次,占总有效次数的14.02%,说明选择这个选项的人数相对较少,但也有一定比例。 3. 收入较高:多选题的比例是选项出现次数占总有效次数的比,收入较高的选项出现次数为318次,占总有效次数的59.44%,说明选择这个选项的人数较多。 4. 与专业对口,学有所用:多选题的比例是选项出现次数占总有效次数的比,与专业对口,学有所用的选项出现次数为223次,占总有效次数的41.68%,说明选择这个选项的人数也较多。 5. 能学到不少企业文化,增长社会阅历:多选题的比例是选项出现次数占总有效次数的比,能学到不少企业文化,增长社会阅历的选项出现次数为176次,占总有效次数的32.9%,说明选择这个选项的人数相对较少。 6. 有利于今后的创业:多选题的比例是选项出现次数占总有效次数的比,有利于今后的创业的选项出现次数为102次,占总有效次数的19.07%,说明选择这个选项的人数相对较少。 7. 工作稳定,福利好:多选题的比例是选项出现次数占总有效次数的比,工作稳定,福利好的选项出现次数为348次,占总有效次数的65.05%,说明选择这个选项的人数最多。
七、就业过程中的主要困难
缺乏实践经验是求职者遇到的主要困难,占总有效次数的76.26%。招聘信息严重不足是求职者遇到的主要困难,占总有效次数的38.88%。综合素质不高和缺乏社会关系也是求职者遇到的主要困难,分别占总有效次数的34.02%和61.31%。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和地域歧视也是求职者遇到的主要困难,但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40%和8.79%。其他困难类型占13.08%。
八、就业匹配能力
1. 动手实践能力: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73.46%的比例看重应聘者的动手实践能力。这说明在实际操作方面有较好表现的大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2. 人际沟通能力:77.76%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看重应聘者的人际沟通能力。这表明在沟通协调方面有较好表现的大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重视。 3. 创新能力:45.05%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看重应聘者的创新能力。这表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4. 团队意识:46.73%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看重应聘者的团队意识。这表明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大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重视。 5. 个人品质:46.36%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看重应聘者的个人品质。这表明个人品行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认可。
九、就业薪资期望
对于月薪期望,最多的人选择的是6000元以上,占比32.15%。其次是5000-6000元,占比29.16%。而3000-4000元和4000-5000元的选择人数较少,分别占比8.97%和29.72%。综合来看,超过60%的人期望的月薪在5000元以上,这说明大多数人对于薪资有一定的要求。从比例上来看,5000-6000元和6000元以上的选择人数相近,说明相对较高的薪资水平是大部分人的期望。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大多数人对于月薪期望较高,超过60%的人期望的月薪在5000元以上,其中6000元以上的薪资水平是最多人的期望。大多数毕业生对薪水过高的要求忽略了自身条件、个人专长发挥和今后的成长。毕业生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给自己合理定位,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长处,容易错过机会,影响了自己的就业。
十、创业意向
考虑过创业的人数最多,占比达到56.45%。完全没有创业打算的人数占比为37.94%,比考虑过创业的人数少。已经进行创业的人数占比为4.3%,比已经成功创业的人数多。已经成功创业的人数占比为1.31%,比已经进行创业的人数少。总体来看,有超过一半的人考虑过创业,但实际进行创业和成功创业的人数比例较少,说明创业的成功率较低。
十一、创业类型选择
与自己专业相近的领域被选择的频率较高,占16.45%。这可能与许多学生在选择创业领域时想要发挥他们在学校或大学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的兴趣有关。232人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占43.36%。这个选项表明,创业者对于他们选择的领域充满热情和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这可能表明,只有对所做的事情充满热情,才能激发创新和创业精神。选择目前较热门的行业的人次为56,占10.47%。这表明,虽然这些行业可能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和潜在利润,但创业者可能认为这些行业已经相对饱和,竞争激烈。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较低的领域的人次为159,占29.72%。这表明,许多创业者可能更关注创业的初期阶段,即资金需求较少,风险相对较低的领域。 综上所述,创业者在选择创业领域时,通常会考虑自己的专业背景、兴趣、市场需求以及资金需求等因素。
十二、对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了解及看法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68.97%的毕业生认为就业指导对他们的择业很满意,20.37%的毕业生则认为有很大的帮助,觉得非常满意。大部分的毕业生希望通过就业指导和讲座能加强他们对就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增强他们的求职技巧和提高他们简历制作的能力。他们更加希望学校能够收集、整理并公布有关人才需求的信息,分析毕业生就业市场,及时向社会发布毕业生的有关情况和信息,帮助他们更好的就业。
五、意见和建议
1、面对就业问题,很多毕业生表现出的状态就如同“苍蝇人”趴在玻璃上,前途一片光明,却找不到出路,就是不折不扣的就业盲目。因为他们从开始就没有给自己定位,没有明确目标,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而一份详细的职业规划恰恰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2、调整择业心态,转变原有就业观念。首先,要正确看待第一份工作,第一份工作不可能是一生的职业选择,只是历练的一个过渡,凡是朝前看,路虽远、行则必至。其次,要实现多元化就业。要极积、主动寻求就业机会,增强自身技能,累积个人经验,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更不要只盯着大城市、“铁饭碗”、外企,要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就业。最后,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避免出现“眼高手低”、盲目追求高薪酬的现象,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
三亚市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