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制度已逐渐向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学生通过市场“双向选择”就业转换“双向选择”的过程,实际上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努力,达到互相勾通、互相了解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自印象,完成“双向选择”的任务。笔者经常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公平竞争下,为什么同样条件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只看到了他,有时甚至条件好的未被录用,条件一般的却被录用了。原因何在?仔细分析一下,毕业生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在其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因此,高校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要让毕业生充分了解良好“第一印象”在就业中的重用作用,帮助他们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用认单位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实现自己的就业愿望。
-、理论依据
第一印象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专有名词,它是认识主体对第一次获得有关认识客体的不完全信息,通过直觉判断作用的整体判估。具体到大学生就业来说,就是指用人单位对第一次获得的有关毕业生的不完全信息,通过分析,在头脑中对毕业生形成一个总体感觉。即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第一印象。
用人单位获得的有关毕业生的不完全信息包括;1接触时毕业生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2毕业生的自我介绍材料、政治面貌、学习成绩、各方面的能力,3组织及他人的意见等。用人单位就事利用了这部分不完全信息,进行综合判估,最终形成对某毕业生的总体感觉,即第一印象。
二、良好第一印象对大学生就业的功效
现实生活中,只要人与人之间有接触就会产生相互印象,尤其是当员第一印象产生后,对后续判估影响较大。因此,大学生在就业中,各方面都应给用人单位产生良好第一印象,良好第一印象的形成有助于大学生的就业成功,事业发展。
1、良好第一印象的定势效应是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基础,是实现自我理想的前提。定势效应是指当第一印象产生后,人们往往把第一印象作为进行后续判估心理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讲就是指“好了一定还会好,坏了一定还会坏。”在大学生就业中表现为;用人单位将形成的第一印象,用作后续决策的依据。
用人单位在对前来报名应聘的大学生进行筛选时,主要是借助于第一次获得有关毕业生的不完全信息,形成总体干感觉而作出决定的。良好的第一印象往往给人印象深刻,心理定位高,容易升华为“刻板印象”。良好第一印象的定势效一旦形成,用人单位就会产生录用你不会错,将来你的工作一定会很好。实现表明良好的第一印象不仅是大学生就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实现自我理想的前提,应引起大学生们的足够重视。
2、良好第一印象的去前摄效应是毕业生工作定向发展的基础
前摄效应是指当生产了某种性质的第一印象以后,即使再次获得信息与第一次获得的信息性质有所矛盾,也很难改变最初的印象。具体地讲就是指“好了不可能坏,坏了不可能好。”在毕业生就业中表现为;用人单位形成第一印象后,即使以后获得与初始印象有矛盾的信息,也不易改变第一的整体判估。
大学生就业后,将面临着今后的定向。用人单位在对大学生毕业生进行工作定向时,不由自主地产生摄效应将初始印象闪现出来,有了良好印象为基础,就会被方到重要的,有发展前途的岗上,对毕业生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3、良好的第一印象的晕轮效应是就业成功、学校良好声誉及各界毕业生就业的基础。晕轮效应又称泛化效应,是指一旦第一印象确立后,就会使后续产生的判估与第一印象的性质倾向相一致。即所谓“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一效应在大学生就业中表现为;用人单位对毕业形成第一印象后,在第一印象的基础上泛化,由对个人的印象泛化到形成对他人及学校的印象。由此可见,产生了泛化效应后不仅对该生是否被录用有影响,也对该生所在学校的声誉,后续学生到该单位就业产生较大影响。大学毕业生要明确这一道理,要给用人单位形成良好印象,在工作中不断取得好的成绩,获得良性循环的效果。
当然,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虽然良好第一印象对大学生的就业成功起着一定的作用,但第一印象毕竟是在获得不完全信息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的评价不具全面性,比较片面。因此毕业生不能片面追求让对方产生好的印象,应认真地总结经验,塑造自己,事实求是地显示自己的才华。
三、如何树立良好第一印象
在则业过程中如何树立良好第一印象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知识技能准备,提高综合素质。则业的准备不仅仅表现在毕业阶段,而是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因此,作为青年学生,自跨入大学校门的那天起,就应设计着自己的未来,重视知识技能准备,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一步一个脚印地为今后能实践自己的理想打好基础。当今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大学生怎样才能适应社会,怎样才能在人才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关键在于对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具体说,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专业面。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应变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用多介绍就会给用人单位形成良好印象,使第一印象的功效得到充分发挥,找到理想的单位。
2、事实求是。客观地评价自身。目前,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式是借助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完成的。作为大学毕业生,在步入人才市场前,应静下心来。全面客观地回顾自己大学时代走过的历程,事实求是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的实力。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则业目标方向,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有助于就也成功。
对大学毕业生来说。采取何种方式评价自我也很重要。笔者认为。以采取书面的方式为好。书面材料容易使人入脑,容易产生定势效应和泛化效应;对就业的成败。就业后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在书写自我介绍的时候,要坚持事实求是,人真,客观,既不能“吹牛”,又不能过分自谦。应表达时装适度,富有个性,篇幅不宜太长,要便于阅读,有吸引力。书写时首先应列出自己的自然情况,第二部分着重介绍自己在校期间德智体等方面的情况,取得了那些成绩,受到了那些奖励,获得了那荣誉称号,第三部分介绍自己的能力情况,包括工作能力,自学能力,适应社会能力,有那些特长爱好等等,这部分实际上介绍的是自己的特色,要多加重视。
3、仪表要端庄,举止要文明,气质要高雅。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是给人产生良好印象的基础。仪表举止非常直关,只要你往对方面前一站,一开口,对方就会在脑中产生一些反应,如站在面前的大学生属何种性格,修养怎样,属哪种类型的人,有无必要与他交谈下去等等。重视仪容,仪表,不能理解为追求时髦。大学生在“包装”自己时,应符合自己的身份。着装整洁大方,仪容端正,精神饱满,言谈得体,气质高雅,有青年人的朝气,这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大学毕业生应根据这些特点来“包装”自己,否则会适得其反。如,某工科大学一机械制造专业男同学,披着一头长发,小手指的指甲留得较长,中指上戴一金戒指,来到某机械集团企业应聘,该企业人事部的同志一见面那同学模样,便婉言谢绝。
面对面的直接接触,有利于你充分展示自己的风度才华,很容易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心理定势,在后期决策时产生前摄效应,影响决策的结果。因此,大学毕业生在进入人才市场前,注意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与用人单位交谈时,举止文明,谈吐自如,有问必答,让用人单位形成良好的直观印象。
4、早作准备。早打基础。瞄准目标,经常联系。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就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思考今后的发展方向,并朝着设定的目标努力。不能等到毕业的那一天才临渴掘井。当前各高等学校都在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们创造锻炼的机会,作为在校学生应当充分予以利用。根据制定的目标,利用假节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为企业提出技术改造及其他方面的设想,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给企业留下良好的印象,为自己大学毕业后能到该单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在就业过程中,有的用人单位往往不是一下确定你是否被录用。如果你真想去该单位,不妨经常走访该单位,了解询问有关情况,让用人单位加强对你的印象。用人单位决策时前摄效应会自然发挥作用,有助于你的则业成功。
5、利用校友推荐就业。大学毕业生在确定了具体目标后可了解一下是否有校友在该单位工作,若校友在该单位表现出色 ,有威信,不妨去找那位校友,请他予以推荐,这样成功的概率就会增大。但如果某校友工作平平,甚至表现不好,千万不要请那位校友推荐,否则会帮到忙,这是第一印象泛化效应的结果所。
综上所述。第一印象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的大学毕业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使自己给用人单位形成良好第一印象,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
转自:山西财经大学就业信息网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