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团委 讯)如果说奥运会是人类对运动极限的挑战,那么残奥会就是人类对意志和精神极限的冲击。每一位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励志故事。他们的身体或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生活和工作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但面对痛苦,残疾人运动员共同的性格却是不屈服于命运、不放弃生活。不仅如此,他们往往更热爱生命和生活,更有勇气直面挑战、战胜困难。
2021年8月27日,团学组织在线上观看了东京残奥会男子50米蝶泳S5级决赛。在决赛中,老将郑涛以30秒62的成绩夺冠并打破世界纪录,赛后面对摄像机镜头,他激动地向远在千里之外的两岁女儿喊话:“女儿,好好看看我,没手也能游这么快呢!”当日,在东京残奥会游泳男子50米仰泳S5级决赛中,中国选手郑涛、阮靖淞、王李超分获冠、亚、季军。“作为父亲,要给女儿树立榜样。”郑涛说,这样的信念在比赛中激励着他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在残奥会的赛场上,许多运动员都像郑涛一样,把对亲人的牵挂与思念化为拼搏的动力,勇攀高峰,绽放光芒。
2021年8月28日,刘静在获胜后与教练庆祝。当日,在东京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单打1-2级决赛中,中国选手刘静击败韩国选手徐秀妍,夺得冠军。团学组织在线上一起见证了这振奋人心的时刻。刘静的儿子今年4岁,为了备战残奥会,她已经许久没有见到儿子了。“有了孩子之后多了一份责任和牵挂,说实话对我还是会有影响。”她坦言,“今天决赛我都没敢告诉儿子,害怕让自己分心。”决赛场上,刘静发挥得十分出色,几乎全场压制对手。“我也没想到今天状态这么好,打得特别兴奋。或许是儿子给了我力量。”赛后她兴奋地告诉记者,“回去我要马上把比赛录像发给儿子看。”
虽然人们对于残奥会的关注度并不高,但他们依旧代表着各自国家的国力。尤其是在身体有缺陷的情况下,这些运动健儿仍在以自己的方式同命运做对抗,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奥林匹克精神”,他们值得所有人的尊重。
图文:王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