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地图的内容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就业前景和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工作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格健康的应用型人才,并通过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级课程逐渐实现总体培养目标。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顺应市场需求,增加了外语类课程、实践类课程以及适应行业最新发展的课程,具体说明如下。
1.外语类
通过企业调研发现,企业对国际商务人员的英语水平越来越高了,要求有英语六级证书的占38%,英语四级占19%,有些企业甚至要求应聘者要有英语专业八级(8%)或英语专业四级(8%)。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企业,70%以上的企业,对于从事国贸工作的员工有明确的英语能力要求。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企业不看重考级证书,占29%,认为英语等级的考试只涉及到笔试部分,缺乏英语口语的考试,而真实的工作之中更多使用的是口语,企业实际上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英语口语能力。
在另一项调查问题中,询问企业在业务工作中语言课程用处的排序。在外贸工作中,使用最多的语言课程是英语口语,为71%,其次是英语阅读,占48%,口译的比重占42%,笔译和听力均占38%,英语应用文写作比重稍微小一些,为31%。
因此,结合国贸专业特点,在考虑了企业对国际商务人员英语水平的要求和业务工作中语言课程的使用情况下,国贸专业必须要开设专门培养学生英语说、读、写能力的课程,比如英语听力与口语、国际商务英语、国际贸易英语函电等。
2. 实践类
通过企业调研数据发现,企业认为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最大不足之处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占49%),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虽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工作经验,对一些实际的操作流程并不熟悉。针对这种情况,国贸专业在培养计划的修订中更注重实务课程的开设,增加实验实践课程学时学分,比如开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90学时,其中实验15学时)、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45学时,其中实验15学时)、国际电子商务(30学时,其中实验15学时)、国际贸易流程与单证实务(45学时,其中实验30学时)等。
3. 行业最新发展课程
学校强调增强环境响应能力,国贸专业也在积极与行业伙伴沟通,观察行业最新发展,了解行业最新人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开设本专业特色课程,以响应行业变革。
随着金融创新在我国的不断深化,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迅速发展。2016年P2P网贷交易规模为2443.26亿元;2016年第二季度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为4.6亿元;2015年众筹平台数目增至125家。
同时,跨境电商已然成为新的外贸方式、新的交易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元,从2008年到2016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速接近30%。据预计,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8.8万亿元,海淘用户规模达到7400万人次。
在当下金融创新和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的时代,国贸专业需要开设一些符合当下经济、金融发展新态势的课程,比如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外包项目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