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的中国人习惯用食物记录每一次聚散离合。无论是大时代中的人世变迁,还是平凡生活的悲欣交集,总有味觉作为见证。粽子是起源于中国汉族间,古称“角黍”,相传与纪念古代诗人屈原投江有关,为端午节应景物之一。传说粽子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制作流传的。目的是保护屈原的遗体不被鱼吃而损坏,故将粽子作为鱼饵投放。于是,每年的那一天,人们便以互相送粽子来作为对屈原的纪念。
包粽子的场景成为了很多人有关端午节记忆的画面。超市里各式粽子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殊不知,一家人聚在一起,齐心协力把糯米和粽叶变成一个个粽子的过程,才是过端午节最温馨的滋味。粽子的造型因各地的民俗风情不同而异,说法也不尽相同,有称正三角形、斜三角形、四角锥形、四棱柱形。而在浙江龙游人的观念里,长粽子才是粽子的正常形态,又长又细,两端四个角,中间滚圆。为了区分芋头粽和板栗粽,心灵手巧的妇女们会用绳子打两种不同的结做标记,这种绳子是从棕树叶上撕下来,自制而成的纯天然绳子。是当地很普遍的一种做法,据说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更香醇。煮粽子,有经验的老人都是用柴火煮的,粽子和水一起下锅,让水一直漫过粽子,煮上四五个小时,使糯米的清甜、粽子叶的清香完整地融合在一起。刚出炉的粽子,香气四溢,每一粒糯米都透着肉香。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南北方饮食文化是有差异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南甜北咸。但是南北方的粽子却突破了这个樊篱,北方偏好吃甜粽南方则偏爱吃咸粽。从馅料看,北方多包以小枣、果脯、豆沙为馅的甜粽子,或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后蘸着和蜂蜜吃。南方则有板栗、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粽子馅荤素兼具,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五芳斋”当推粽子之最。除此之外,有其地方特色的粽子也都争奇斗艳,占据粽子市场的一席之地,西安的蜂蜜凉粽子,山东黄米粽子,舶来派星冰粽都在人们的舌尖上留下其独特记忆。
餐桌边的一蔬一饭,舌尖上的一饮一啄,总会为我们津津有味地一一道来。美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和特征,也是人民百姓的所爱和追求。端午节来临,粽子携带着它柔软独特的清香和着亲情在我们的舌尖上翩翩起舞。每当粽香四溢,家乡的味道总会在舌尖上挑动你的每个味蕾。
文字:叶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