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空档期”与休假不同,处于“空档期”的待业者需要面对精神、生存以及重新择业的多重压力。只有未雨绸缪,正确应对,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或缩短人生中的职场空白。
经历过裁员、辞职或是间隔年的人,在简历上“工作经历”一栏中大多会有一段或长或短“空档期”,这段“空档期”往往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职场“空档期”,指在结束一份工作至重新开始另一份新工作间的职场空白时段。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将这段“空档期”看作是职场的暂停键,按下它来休息充电;也有人潇洒地将此视为一个背上行囊去远方享受生活的契机。然而,已经有过一次“空窗”经历的刘雅却直言再也不愿“空下来”。以为职场“空档期”是个可以好好放松下来给自己放个大假的机会,但是这种想法挺傻挺天真。
■ 职场“空档期”不宜过长
从紧张忙碌的工作到轻松闲适的生活,再从愉悦地享受生活到强烈地渴望工作。在现实生活中,类似刘雅这样在职场“空档期”遭遇落差、经历转变的人不在少数。“空档期”让离开了工作重心的他们渐渐感到空虚,在短暂的“潇洒”过后,经济上的断流以及精神上的压力也会悄然而至。说到底,职场“空档期”毕竟与休假不同,处于“空档期”的待业者仍需要面对生存及再度择业的压力。
根据“猎聘网”对国内各行业HR 及企业领导展开的调研,对于应聘者的职场“空档期”,69.5%的企业领导更看重个人能力的匹配,对于“空档期”的容忍度一般在6 至12 个月之间。而企业的HR 则会相对严格,58.7%的HR 认为应聘者的职场“空档期”不能超过6 个月。当看到求职者简历中存在“空档期”时,HR 一般会担心这类求职者工作的稳定性,对这类求职者是否会在快速成长或取得资源后离开产生质疑。此外,“求职者较长时间的职场‘空档期’是否会导致他与职场脱轨”、“新入职后在短时间内能不能进入工作状态”也都是HR 们所顾虑的问题。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轻易的“间隔年”或者冲动性的辞职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及家庭产生经济、精神上的负担,还可能会增大未来的求职难度。根据有关业内专家的分析,3 个月内的短暂“休假”一般不会造成职场脱节,也不会对应聘产生太大的影响,但6个月以上的过长“空档期”就有可能导致职业生涯的断档,对求职者的事业发展造成阻碍。
■ 未雨绸缪理性应对
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不少中小企业都面临着或大或小的生存危机。客观而言,职场“空档期”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个阶段,无论是面对主动或被动“空档”,我们都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式未雨绸缪,正确应对,尽力避免或缩短人生中的职场空白。
方法一 做好自身职业规划
在构成职场核心竞争力的三要素中,准确的职业定位及规划一直被放在首位。无论是在哪家企业任职,也无论任职的企业是否知名,职场中人都应该学会在工作中认识自我并结合自身优势及缺点逐步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按照“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的标准在理想的框架内制订职业目标,并将它分解成阶段目标。在确定阶段性的目标之后,还可有针对性地培养与之相关的第二、第三专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一旦拥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及可择良木而栖的职业资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裁员风险与其他职场危机,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不会因而产生重大的生存危机。
方法二 积极拓展职场人脉
职场资历是职场中最为重要的财富与资本之一,而职场“资历”除了包含个人掌握的知识、信息、经验及学历水平之外,还少不了对于人脉“存折”的评估。人际关系有如一张网,职场中人所拥有的人际资源越丰富,其职场竞争力也就相应越强。因此,在努力埋头工作的同时,积极拓展职场人脉也是一个职场中人在日常工作中的必修课。要知道,好人脉可以适时地成为支撑你更好工作的力量,也能在你陷入职场“空档期”时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渠道。
方法三 避免冲动性“裸辞”
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不要低估职业的风险。在作出更换职业环境的决定前,应谨慎周全地考虑好自己的下一步计划或是退路。特别是对于经济及生活压力较大的群体而言,应切忌为一时冲动及偶发性的职场不快而赌气“裸辞”,或盲目地追寻所谓的“间隔年”,“骑着马找马”才能有备无患。
方法四 及时调整心态
正如情感“空档期”让人感到痛苦,许多人并不是因为失恋本身痛苦,而是担心自己因年纪渐长或心灰意冷而难以找到下一个适合的人。同理,无论是主动离职还是被动辞退,对于身处职场“空档期”的人来说,最难熬的也许不是经济上的紧张,而是精神及心理上对于未来的不安。如果陷入“空窗”,应特别注意调整心态,一般可通过音乐、运动、学习或其他自身惯用的解压方式疏解情绪,也可借助与家人、朋友及专业心理疏导人员的对话分散压力。
方法五 借助“空窗”自我提升
漫漫职场,一技走天涯的时代已不再。读书毕业,工作到老,然后等着退休的直线人生已经成为过去式。如果遭遇不可避免的“空窗”,合理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对于职场人士而言也十分重要。在听歌、看片、投简历的调整及放松之余,不妨将“ 空档期”视作一个自我提升的阶段,多参与一些与自身职业相关的培训课程,多读一些与职业相关领域的行业报告和文献,多考一门有竞争力的职业证书等等,让“空”下来的时间变“满”,也为自己的未来多添加一些砝码。
(来源:中华英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