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寒假里,我阅读了《狼图腾》这本书。这真的是一本十分有意义的书,它使我受益匪浅。
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这本书真实再现了蒙古草原狼的睿智和机敏。蒙古草原狼那高大威猛的身躯,那聪明智慧的头脑,那团结一致的信念,都让我对它们产生由衷的敬畏。我深深的被蒙古草原狼吸引了,就像这本书的主人公陈阵一样。
《狼图腾》的作者是姜戎先生,他曾经作为一名北京知青,自愿到内蒙古边境的额仑草原插队,长达十一年。在草原上,他曾经与狼有过亲密的接触,钻狼洞,掏狼崽,养小狼,与蒙古狼正面交锋,当然也与蒙古狼和谐相处。是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军事才能和顽强不屈的品性、草原人对狼的爱与恨,使姜戎与狼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使他写下了这部旷世奇作。所以,我们才会有机会享用狼图腾的精神盛宴。
这本书有十几个与狼有关的故事组成,主人公是一位来自北京的知青——陈阵。在老猎人毕利格的影响下,他逐渐的迷上了蒙古狼,为蒙古狼深深折服。他透过草原阿爸毕利格学到了许多有关狼的知识,跟随阿爸观察蒙古狼,跟随阿爸打围。陈阵是作者以自身为原型所创作的人物形象,作为一名知青,陈阵住在宽大的蒙古包里,喝着香浓的奶茶,吃着手抓羊肉,听着蒙古阿爸讲述的有关狼的故事,他自然而然地被草原吸引,被草原狼吸引,从而产生对狼的浓厚的兴趣。他爱上了这片美丽宽广的大草原,爱上了聪明睿智的草原狼。于是他全然不怕狼群的袭击,鼓足勇气去掏狼崽儿。在与母狼进行了智与力的较量后,他终于和同伴掏得一窝狼崽,并决定收养其中一只健壮的小狼。他的这种养狼的行为,遭到了草原人民和其他知情的反对,但他和同一蒙古包的知青杨克、张继原等人决定顶住压力,养狼到底。其实,陈阵的心中一直有这样一个梦想:他梦想拥有一条狼,他可以和这条狼以朋友的身份和睦相处。他可以抱着小狼崽绿油油的草地上打滚,在小狼长大后,它会给自己留下一窝狼狗崽,然后重返草原和狼群。他梦想着自己能骑着马,带着小狼留下的一群狼狗来到草原深处,向荒野群山呼喊:小狼,小狼,开饭喽。我来喽,我来喽。于是,在迷茫的暮色中,一条苍色如钢、健壮如虎的狼王,带着一群狼,呼啸着久别重逢的亢奋嗥声,向他奔来……就是这一个美好的愿望,支持着他养狼并要养好狼的信念。毕利格老人之所以坚决反对他养狼,是因为在草原人民的心目中,狼就是他们的图腾,是神圣不被亵渎的灵物,狼是为草原人崇敬的,而不能被人圈养;而知青们不同意养狼,是因为当时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大背景下。最终,陈振突破了重重阻力,终于得到了养狼的许可。他待狼如子,每天尽心尽力的喂养小狼,就像一位狼妈妈,每天带给小狼无尽的呵护。当然,小狼越长越大,同时也为陈阵带来了烦恼。因为小狼是人为“抢来”的,母狼一定会不惜牺牲一切代价来找它,这就可能会发生狼群袭击营盘的情况,势必为大家带来灾难。同时,小狼与生俱来的野性与狼性,并没有在人为饲养的环境中丧失,它聪明地知道这里并不是它真正的家,狗崽们并不是它真正的兄弟姐妹。它的野性让陈阵受尽了精神上和肉体上的苦头。最终陈阵的实验失败了,小狼死掉了,它去见腾格里了。虽然小狼死去了,但它的精神自由了。
文章的最后,讲述了多年后已是五旬老人的陈阵杨克回到草原探亲的情形。草原不再是绿油油的了,取而代之的是满上遍野的黄沙。草原人逐步被汉化,盖起了房子,游牧变成了圈养。年轻的草原人不再爱护草场,而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使得牧场超载严重。与此同时,草原狼不见了踪影,它们伴随那些绿草鲜花,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图腾是草原民族神圣的精神崇拜。在草原上,狗是人的战友,而狼是人的神灵。如果追本溯源,白犬图腾或狼图腾,是中华民族的最原始最主要的图腾。而狼图腾之所以会成为西北和蒙古草原上无数少数民族的图腾,全在于草原狼的那种让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强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这种伟大的狼图腾精神就是中华游牧精神的精髓,它深刻影响了西北游牧民族的精神和性格,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也深刻影响了全世界。
(文字:崔明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