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传媒 讯)杨清铄,国贸0704班学生。大学四年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取得辉煌成就。以优异的成绩,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康奈尔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联系他时,他正忙于准备毕业论文,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采访,与他们分享四年来的成绩与经验。
确立目标 寻找动力
2007年9月的他带着对高考结果的些许失落,同时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来到了三亚的校园。军训过后,正式开始了他的大学校园生活。可能是和小时候受到的家教有关吧,他每走一段路之前都会问自己想要得到什么,什么样的程度算是合格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明确方向,让自己不会太迷惑。逻辑上推理就是,人一迷惑就容易焦虑,一焦虑就容易萎靡,一萎靡就容易影响自己的理性分析,就容易让自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基本上他每做一件事之前都会先回答自己提出的两个问题,然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好比是在做一道证明题,证明自己有能力达到既定目标。
对于目标的确立他是这么看的:首先要结合兴趣,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系统的学习,即使你不是相关专业的学生。他认识的几个朋友,他们学的是贸易专业,但是对股票很感兴趣,所以现在都在自学投资学,这就是很好的榜样,往往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效率更高,而且效果更好,还有动力。
很多同学都会说,自己没有感兴趣的东西,那么他的建议就是先把自己的专业课学好,这里的专业课不仅仅是自己的课本,其实更重要的是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案例分析。同时专业课也不仅仅是课程表里的那些课程,他觉得经济管理类的专业都是相通的,都可以算作专业课,管理专业的同学要懂营销,营销专业的同学要懂贸易,贸易专业的同学要懂理财,财管专业的同学要懂会计,会计专业的同学要懂管理,依此类推,所以对于专业课的学习不能局限。读书的多少可以决定视野的广度和思维的高度,思维的高度又可以决定志向的高远,所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在大学里学习不仅仅要学习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来扩展视野,不要怕学的东西太多太杂,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就是,技多不压身。他在大二的时候想过注册一个公司做营销策划,但是运营这个公司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于是他就自学了管理、营销还有财务方面的知识,最后虽然公司没开成,但是在准备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知识,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方法还挺不错的,为自己设置一个环境,让自己更有动力和针对性的去学习。
合理分配 寻找平衡
很多同学只认为大学生活仅仅是在校生活的这段时间,他认为这是片面的。其实大学生活是具有连贯性的,包括在校生活的时间,同时还包括假期的时间。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合理分配自己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精力。对此,他觉得在校时间要多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因为这是很长一段可以很自由的花心思在学业上的宝贵时间,身边有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可以及时与他们沟通,对于那些社团没有必要全部参加,挑自己感兴趣的参加,同时光有兴趣还不行,还要看社团负责人的组织能力,看这些活动值不值得自己花费精力去参加。
对于学生会或者团委的工作,也是个不错的尝试,因为能接触更多的人。有的同学懂很多知识,可是到关键时候总是说不出来,这些同学把原因归于自己天生的内向或者不标准的口才,其实不然。他们说不出话其实不是因为他们不会说,或者不能说,而是因为没有逻辑,任何语言的内容都是由逻辑框架去支撑,学生会和团委的工作便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立足书本 打好基础
很多时候有人觉得死学无用,其实是因为很多人还没达到运用的那层高度,或者干脆就为自己犯懒找一个借口罢了,书到用时真的是方恨少啊。他曾经无数次质疑学习的用途,他认为学那些古典理论会制约他创新。比如说管理课吧,他就觉得环境不一样了,那些管理大师的理论不一定就能适用于当今社会,直到后来在工作中坐到了所谓的领导的位置上,真正带领一个团队发展的时候才体会出来了,要是不打好基础理论的基础,就不会有创新,更可怕的是有时候他们明明在重蹈前人的覆辙,可他们却在天真的认为他们是在创新,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所以学习很重要,它是一个工具,一个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他们现在的职业是学生,学习是他们的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多掌握些“工具”,这样毕业以后他们便能在工作中高抬着头,自信满满了。
做好实践 积累经验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他认为这是他们在假期的主要任务,因为这段时间短暂而且离开了学校往往很难集中精力学习,所以参加些实践活动,长长见识是很好的选择。而且他认为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积累和机遇的关系。平时他们在学校积累各方面的知识,为的就是等待有一天,一个机遇会降临在他们身上,他们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机遇不会总是眷顾同一个人,所以积累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在做学生的时候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当机遇来临的时候,就不会浪费它。他在大二的时候就成为了李阳疯狂英语最年轻的培训讲师,同时还成为美中贸易发展协会海南分会的商务经理,还获得了汇丰银行中国区总部的实习机会。这些成就在别人看来根本不可能是他这样级别的学生能够取得的,但他成功了,事实就是如此。
因此他要分享的感悟就是:不能妄自菲薄,要保持自信,提升自己的“软件”水平。在实践中,他们所得到的能力,便不再像学校里那么单一,它包括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抗压能力等,这对他们现在的生活,乃至以后的工作等都有很大帮助,这也是他出国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
辨证对待 失败与成功
他觉得对失败的结论要结合所有的相关体来判断,举个例子,他认为他在准备高考这件事上就失败了,这件事的相关体是他自己、他的同学和老师,从过程上讲,他没有别人用功,从结果上讲,他没有考到心仪的学校,过程和结果都失败了,而且原因都在于自己不努力,怨不得别人,所以这就是彻底的失败。再比如说,他在大一的时候参加的第一个面试就是校广播站英语播音主持的面试,在初试的时候就被淘汰了,要知道,在高三的时候他可是通过考试拿到了中国传媒大学英语播音与主持的专业证的,从发音和临场应变的角度上讲他可是都算合格了,为什么被校广播站淘汰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每个团队的评分标准不同。在这件事上,相关体是他自己和团队的负责人,他自己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最后没有达到这个团队的标准,他并不觉得他失败了,因为他不可能达到所有人的标准。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他们可以得出的经验就是:对于失败与否的判断不能只看结果,而是要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要结合所有相关的因素来分析,很多时候尤其是当他们尝试着去参加面试的时候,被淘汰其实很正常,那并不能说明不够优秀,而只能很遗憾的说明那个团队或者那个岗位不适合你(前提是自己要做充分的准备)。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注意,那就是一定要就事论事,切忌全盘否定,他高考失败了,并不能说明他的高中生活就是失败的,在学校里他认识很多贴心朋友,学会很多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成功的。
采访最后,杨清铄说,人生如戏,在不同的场合他们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三年以前他还在听他的学长向他分享他们的经验,今天他就作为学长来表达他的感悟了。没有永远的主角,也没有永远都是配角的戏份,他们要强迫自己适应各种环境,处变不惊。最优秀的演员就是用心去扮演自己,人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舞台!
(阳光传媒记者:龚云云 鲁蓓)